摘要:本文主要就新闻媒体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就新闻媒体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价,认为新闻媒体对实施素质教育既有促进作用,又有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与素质教育的整合,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共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硕果。
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这就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应该是全社会的事。要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争取做到三者的一致,就一定要整合三种教育资源。否则,忽视了三种资源中的任何一种和两种,这种教育都是失败的。然而,这三种教育总与新闻媒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新闻媒体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新闻媒体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而且也是全民的素质教育,新闻媒体在整个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传承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无论从宏观的社会,还是到微观的家庭与个人,无不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与冲击,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有文明的熏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新闻媒体在自然科学成果、社会科学成果的普及和传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与实现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把握导向,构建正确的“三观”。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尽管各类新闻媒体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有所不同,但都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新闻媒体不仅传承文明,而且还要把握导向,牢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思想,为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最后,提高公众的参政热情,唤起大众的忧患意识。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人与新闻媒体的密不可分,即使你不去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仍然会受到新闻媒体的辐射、影响和冲击。因此,新闻媒体应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担心、害怕、担忧等心理,运用恐惧诉求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使人们憎恨、唾弃罪恶行为,规避、防止或改变不良习惯,确立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参政热情,唤起大众忧患意识,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新闻媒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多,如它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报道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有关情况等方面功不可没,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二、新闻媒体对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些消极影晌
新闻媒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抹杀的。但是,我们对新闻媒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它对素质教育的消极影响也不能熟视无睹。新闻媒体在当前对素质教育存在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未能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但新闻媒体又是一个经济实体,它同时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因此,这里就有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所以,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新闻媒体的两个效益的关系,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任何新闻媒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闻媒体都能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忽视、牺牲、丢掉社会效益而抓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次,导向失误,舆论监督不力。舆论是一种群体性、公众性的社会思潮,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形成、发展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新闻媒体有着表达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特殊功能。引导包括思想、价值、道德、行为、生活、知识、服务、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另外,新闻媒体还有一个舆论监督不力和监督未能彻底的问题。在这方面,全国的所有新闻媒体都应该向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焦点时刻栏目学习,用事实说话,进行跟踪报道,直到问题解决。这样就会使社会形成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这也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社会氛围。
最后,承办者素质不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一般说来,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感越强,其吸引力、创新力、经济效益就越大。但是,有些新闻媒体由于其工作人员来源复杂,业务素质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造成了只抓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就没有一定的引导水平。不研究对象,不讲究艺术,不掌握策略,不改进方法,正确引导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社会应加强新闻媒体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新闻媒体贯穿于三者之间,以其特有的功能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着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闻媒体由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社会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新闻媒体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消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提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与条件,思想文化素质高更是我们办好一切工作的要求。当然这里不是说人多好办事,而是说人既要好又要精,这既符合新闻媒体工作的要求,又符合精简组织,提高效率的原则,更符合市场经济成本运作、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润原则。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应该在理论学习上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把人们的精力引导到教育上来,以利于科教兴国;应该把对惩恶扬善的宣传引导到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上来,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在调研上多下功夫,以利于研究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提高舆论把关水平,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正确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就新闻媒体而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必须在新闻媒体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上不能发生任何偏离,这是把关导向的核心。提高舆论把关水平,关键在于坚持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五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有利于人们分辨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
最后,新闻媒体应该与教育部门连手合作,缔结素质教育的新成果。在这里,我们向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一个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政府出资,社会多方面筹措资金,让新闻媒体与有关教育部门连手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节目。这样既可以解决人员的组成、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可以解决新闻媒体为投入与利益挂钩的矛盾和教育部门本身经费不足的问题。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少儿节目,出版社推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中央教育电视台的节目等等,这种做法应该值得肯定,更应该向社会积极推广,这样可以使新闻媒体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对新一代来说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道德水平、法制水平。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而且有许多空间可以发展,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为我国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缪缤:常熟电台副总监)(原刊于《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