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市政施工队在文庙西侧修建停车场时,意外发现了一处特定年代实验小学挖的防空洞,本台曾对此做过报道。为保护这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市文物主管部门制定了保护方案,并于2018年6月启动对地下防空洞的修缮工程。经过半年施工,这个防空洞目前已经修缮一新,重新展现在市民面前。来听报道:
这个地下防空洞位于常熟文庙西侧停车场旁,沿围墙外侧往下走过11级台阶,记者就看到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地下通道。整条地下通道现保存有四段:第一段靠近县南街段,东西长17.6米;第二段靠近文庙段,东西长8.4米;第三段与第一段垂直,南北长9.7米;第四段与第二段垂直,南北长2.8米,共计总长38.5米。进入内部,借着里面的照明设施,可看到通道内壁全部为青砖砌筑,其中顶部为券顶,两壁顺砌。通道的内高目测约1米7到1米8,宽约1米2。两侧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还设有壁龛,顶部设有通风口。据了解,通气孔和壁龛都是原有结构,壁龛原本是用来摆置油灯的。
据文物主管部门介绍,在发现地下通道后,他们根据情况编制了保护方案,报请市政府同意后,把这片施工区域专门留出来,由常熟古建公司按照修复文物的要求对地下防空洞进行修缮。市文广新局文博科科长陈俊:【(录音):保留了两个出入口,另外在里边安装了排水的设施,还安装了照明,里面原有的壁龛和通气口都予以保留,还是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来进行修缮。在地面我们重点把地下通道的拱圈进行了加固,防止它坍塌,还专门做了防水,防止漏雨,并在上面铺设了绿化带,也是作为一个景观。】
当时地下通道被发现时,对于它的建造原因有多种猜测。后来实验小学原校长郑济安到现场,道出了这段地下通道建造的真相。据他介绍: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学校师生响应国家“备战备荒”号召建造的防空洞。【(录音):当时砖块是我们学校自己建了个窑,自己烧的。/这个洞建好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师生回忆用过,/是防空演习用的,所以有人进,好像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用了,变成废弃了。废弃了开始就不安全了,有学生进去,所以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就把它封起来,全部封掉了。】
而随着修缮工作的一步步展开,施工人员相继在地下通道内发现了很多热水瓶和白炽灯泡,此外,施工人员还在几块青砖上发现了“8 1/2谢-15”铭文。从对修筑地下通道用的青砖的测量结果也显示,与常见的“八五砖”尺寸接近,这些都佐证了郑校长的说法。郑济安:【(录音):我看看现在修复以后基本上是保持原样的,从它的走向、从里面洞的规模、大小都基本没有变化,/维修保护的还是蛮好的。】
记者了解到,今后市文物主管部门将把这处地下防空洞交由市文庙管理办公室管理,免费向市民开放。陈俊:【(录音):我们想这个也是一种历史的教育,包括老的实验小学的师生,他们可以来回顾这段历史,包括对我们的下一代也是一种对这段历史也是一种教育。】
以上由本台记者潘琪报道
日期:2019-1-15
(2019-1-16《常广新闻●晚高峰》播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