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年一度的冬季捕捞活动正在南湖主湖区展开。数万斤鱼鲜活起水,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南湖多年来生态修复的成效。请听本台记者许慧今天发回的报道:
此次捕捞的花鲢、白鲢平均重量达8斤左右,最大的在30斤左右。本次捕捞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旨在让湿地水域既能保持充足的鱼类资源,又不因为鱼长得太大而影响生态平衡。
南湖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公共服务办主任陆建平:【录音:我们生态捕捞对成品鱼的要求是3斤以上。3斤以下的鱼,我们还是放回到原来的湖里,这样对水质有进一步提升。捕捞成品鱼以后进行鱼苗的回放工作,大约在明年的清明节前完成。】
经过多年生态修复,南湖湖区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区域内的养殖也全部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不使用饵料、药物等,避免对南湖水质产生污染,同时,养殖品种也以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花鲢、白鲢等为主。陆建平表示,此次冬捕的产量也侧面证明了南湖多年来生态涵养的成果:【录音:这是我们南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以来,在核心区进行的第三次冬季捕捞。今年的捕捞情况非常好,可以达到10万斤以上。】
(2019-1-12《常广新闻●晚高峰》播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