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
中央文明办公布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
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常熟不负众望,
成功摘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两连冠”!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
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
对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
33个全国文明城市(区)通报表扬
▼
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是众望所归,更是实至名归!
2018年,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本着堵疏结合的原则,将露天经营者纳入统一管理,给辖区内从事修车、补衣服、配钥匙等23家露天经营摊位发放了印有便民服务标识的蓝色遮阳伞。同时,街道综合执法局还与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经营区域周边的环境卫生责任,共同维护市容市貌。
“有了这把伞,看到执法队员我也有底气了,不用再到处打游击。”摊主老聂说,“小蓝伞”能遮阳挡雨,仿佛给自己的小摊安了“屋顶”。不仅如此,醒目的颜色让市民老远就能看到,自己的摊位也因此招揽了不少生意。
城市管理工作,琐碎繁杂、矛盾易发,极其考验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常熟摸索出了一套有温度有成效的城市治理之道。
走进行灶桥集贸市场就会发现,在宽敞明亮的菜市场里,摊位整齐划一、摆放有序,地面格外洁净,就像超市一样干净整洁,蔬菜、水产均“规规矩矩”地摆放在各自的经营区域内……这样的“景观”,反映出本市整合力量、多方联动的示范集贸市场创建工作取得了成效。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常熟市创建示范集贸市场工作方案》要求,从完善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入手,对金仓集贸市场、莫城集贸市场、龙腾集贸市场、五星集贸市场、顶山集贸市场、沙家浜山塘集贸市场共6家市场进行整体升级改造。
▲莫城集贸市场
▲金仓集贸市场
近年来,常熟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但在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使用地图坐标系不统一、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得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数据难以融合、共享。
从去年开始,本市进行电子地图平台建设,打造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权威基础底图、统一地理信息协同服务、统一更新维护的服务平台。
如今,只需打开一张图,就能同时查询不同部门的信息,接受不同部门的服务。随着电子地图平台建设上线运行,虞城百姓都能享受这份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真正实现“一图通用”、信息共享,也为城市管理实现信息化、标准化、精确化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2017年8月,梅李镇在常熟率先试点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以联动中心为中枢,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
今年,梅李镇又把文明创建相关要求融入网格,336名网格化信息员持续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镇容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镇联动指挥中心派发至相关部门处理,使城管、环卫、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动起来,形成“集团作战”,妥善处置文明创建中的各类问题。
▲瞿巷村综治中心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深入,全市实现了社会治理大小事“一网兜底”。他们收集意见建议,反映群众诉求,聚焦问题导向发力,解决群众身边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努力实现问题有落实、反映有人管,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
广大市民在共享着文明成果的同时,
也用更积极、更主动的文明城市参与意识,
继续践行着文明新风,
推动文明常熟建设再上新台阶。


“百姓城管”志愿服务总队按照年度确定的目标,以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为主题,紧扣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百事通、阳光义工、零距离、金色年华、七彩虹、益友社工、虞山爱心、交广爱心车队等8个社团大队,走进全市99个村社区、30个公共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3200次,参与志愿者超过3.2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8万小时。

“路长制”工作内容:
主要涉及维护环境卫生、维护文明秩序、开展创建宣传、及时通报信息、提供创建建议和完成市创建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等六个方面。

截至目前,

回望来时路,
润物无声的文明情怀,
已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每个治理细节。
两连冠,来源于每一位常熟人的努力,
融媒记者 | 张怡心 严婷
融媒编辑 | 玲妹 王瑜
责任编辑 | 周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