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6日)下午,
2020常熟市金秋经贸洽谈会举行。
会上,
市委副书记、市长焦亚飞在会上发布了
常熟营商环境措施、
苏州·中国声谷发展战略、
中国(苏州)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成果。
常熟始终将营商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立足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需求,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先后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区)奖牌
审批速度:“最快捷”
➤着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创新实施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和并联审批等制度,建立电子证照库,推出“一件事”套餐。
➤着力推行业务“就近办”,在每个乡镇都建立综合服务中心、每个村都设置综合服务站点,并下放13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着力推行重大项目“重点办”,重大项目从投资备案到获取施工许可,累计审批时间从40个工作日压缩至17个工作日。立讯科技项目从去年10月签约,到今年4月首幢厂房完成封顶,创造了6个月的“立讯速度”。
▲香港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
要素保障:“最给力”
➤关于降成本,借鉴淘宝模式,创新设立“网上中介超市”,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
➤关于用地保障,坚持开展低端低效土地整理,平均每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超一万亩。
➤关于资金保障,打造“常易融”等金融服务品牌,全力畅通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为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今年以来常熟为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18亿元,完成续贷387亿元。
▲常熟高新区第二产业园(开元智造园区)改造效果图
人才政策:最优厚
➤让人才能够“进得来”,本科及以上人才可直接落户常熟,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落户补贴、安家补贴等激励政策。截至目前,常熟对推动全市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61名高端人才,给予了近1000万元的奖励。
➤让人才能够“留下来”,每年拿出2000套房源,定向配租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接下来,常熟还将建设生活配套齐全的人才公寓,月租金不超800元。优先保障人才子女入学、便捷就医等需求。
▲大科园店人才公寓
➤让人才能够“发展好”,对创业资金、补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入选姑苏重大创新团队的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项目综合扶持;针对“双创”人才,给予最高600万元的项目支持;针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将薪酬补贴上限提升至15万元等。
服务态度:最诚恳
➤在常熟,凡是行政审批过程中“通不过、批不了”的事项,全部要由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具体经办人员一律不得擅自否决。
➤在常熟,凡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难题,都将在第一时间交由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在常熟,凡是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和班子成员,都要以市场主体身份亲自办理本单位所辖业务。
今年9月8日,常熟与南京大学签署“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下面简称“苏州·中国声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声谷项目建设帷幕。接下来,常熟将重点打造五个“链条”,努力把“苏州·中国声谷”项目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声学的产业发展“引擎”,科技创新“尖点”和人才培养“高地”。
▲“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项目签约现场
重点建设13平方公里的中国声谷国际创新生态走廊和1000亩研发核心区。对标国际,重点攻关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关键技术,有效填补产业链缺失领域技术空白,攻克声学高端技术。
未来5到10年,常熟将以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为契机,重点聚焦医疗超声、材料声学、工程声学、信息声学、电声学、海洋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精准引进及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省市级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10000人,切实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
依托超3000亩的生产制造园区,着力打造声学领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区内声学企业的发展,聚力培养不同方向且发展潜力较大的新生企业,力争在声学领域力争培育和引进瞪羚企业超过5家,培育1家独角兽企业,培育1~2家主板上市企业和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树立常熟声学企业发展新地标。
常熟将大力发挥声学产业功能应用,努力打造声学产业赋能城市发展的典范。推动产城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声学技术和产业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智慧新城”,用好声学技术工具,布局涵盖智能交互、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工厂等功能的智慧城市。
争取将“苏州·中国声谷”纳入国家、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创新生态。推进中国声谷展示中心、声学国际创新大厦、声学剧场、人才公寓等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配套建设。
目前,常熟有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600多家、工业机器人超1.2万台(套)。波司登“零售云平台建设项目”被工信部评为苏州地区唯一一个企业上云典型案例;隆力奇、观致汽车等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生益科技等7家企业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9月1日,常熟举办“苏州银行杯”中国苏州(常熟)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吸引了319个来自全球的项目竞相参与,集聚了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提出了一大批工业互联网优质解决方案。
我市还出台了《常熟市关于支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努力构建更加优良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
对领军人才项目,最高给予600万元资助;
-
对新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
对新设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专业服务商,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
对入选苏州市级以上的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
对入选苏州市级以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
企业将工业互联网服务业务剥离,对外提供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
对获评各级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示范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
对获评各级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的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融媒记者 | 方玲妹 朱琪
融媒编辑 | 王瑜
责任编辑 | 周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