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近年来,我市用足“绣花”功夫,加快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设,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双提升。润物无声的文明情怀,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每个细节,请听融媒记者石梦乡、俞永清发回的报道:
【现场声:
师傅,车子尽量不要停在这一侧。因为这边会影响非机动车道人员跟机动车的行驶。】
乔科是梅李镇网格化联动分中心的网格督察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内巡查。如果在巡查中发现问题,他就会用手机拍摄、上传到镇联动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上报”平台。
乔科:【巡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市容环境,还有沿街的秩序,包括沿街有什么基础设施破损,还有是企业巡查,还有是对普通老百姓进行一个家庭式的寻访,主要是相关的有没有什么社区矛盾,比如说邻里纠纷,这些基层问题进行一个直面的信息采集,如果是简易的话就可以现场办结,如果需要职能部门配合的,那我们就上报职能部门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治理。】
督察员是网格化管理的源头,他们每天在网格内巡查,一个又一个的网格信息组成了一张精细的社会治理网络,这就是常熟市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2017年8月,梅李镇在全市率先试点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今年,梅李镇又把文明创建相关要求融入网格,通过城管、环卫、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形成“集团作战”,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问题。
梅李镇联动指挥分中心工作人员陈芷若:【我们的网格员通过铁脚板精神,用脚步丈量网格,解决了原来疑难问题不采集、棘手问题不上报的这个通病。现在基本上是达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处置的一个成效。】
城市管理工作,琐碎繁杂、矛盾易发,极其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常熟摸索出了一套有温度、有成效的城市治理之道。修鞋匠老聂在琴川街道湖苑游园附近摆摊修鞋二十多年了。在过去,因为没有专门的店面,老聂的路边摊经常要和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直到2018年,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给他发放了一顶带有标志的“小蓝伞”。修鞋匠老聂:【这回有这个伞了,就不要怕了。做生意踏实了。】
2018年,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本着堵疏结合的原则,将露天经营者纳入统一管理,给辖区内从事修车、补衣服、配钥匙等业务的露天经营摊位统一发放了印有便民服务标识的蓝色遮阳伞。同时,街道综合执法局还与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经营区域周边的环境卫生责任,共同维护市容市貌。经过两年的运行,目前辖区内的13把“小蓝伞”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局长金欢:【他们从事的类别是修鞋、配钥匙、织补类等日常老百姓有需求的这些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确实我们这一块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这些老手艺人撑起了一片蓝天,我们在今后的管理过程当中,要下足一个“绣花针”的功夫,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有序,更加干净,同时也更有温度。】
(2020-09-03《常广新闻●晚高峰》播出)(如需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明来自《常广新闻》)
作者:石梦乡,俞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