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就以往每年冬季都投诉频仍的学生喝冷水问题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的欣慰,因为在《午间风》连续几年锲而不舍的斡旋协调下,目前已有不少学校作出了积极的承诺,表示要加热饮用水(其实我市的实小、石梅等学校历来就是供应的热水),或许今年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学生喝水时不再会感受到“点点滴滴在心头”的寒意,但是在湖南学生踩踏事件面前,饮用水的冷热似乎不提也罢。那如花的生命还未绽放,便无端地随风而逝,还有什么会比这更让人窒息?
不过仔细想想,湖南学生的踩踏事件和我市学生冬季喝冷水问题这两者背后存在着令人难以忽略的殊途同归的指向:如果事先管理工作充份到位,学生的踩踏事件就不会发生;只要真正肯重视学生的饮水冷暖,学生的喝冷水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途径。
为什么总是要到事后才发现原先不该忽略的隐患?为什么总要等外界作出批评推动后才能对工作有所改进?教师的职业毫无疑问就是项良心工程,尺短寸长、按图索骥式的量化根本无法真正计量教书育人的实际功效。做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的良心知道。今天《午间风》节目办公室来了一对张家港的母子,儿子已是20多岁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看上去还真是一表人材,可语言表达、举止应对之间却畏畏缩缩,不敢抬眼与人直视,母子俩对此都十分困惑,希望和《午间风》商量商量有什么改进良方。仔细追根寻源才发现,那小伙子的这种精神压抑状况形成于小学时老师的呵斥和体罚。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就大声责骂,甚至用手指、教鞭戳学生的额头,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自闭、懦弱的畸形心态和行为习惯。而所有的这些,除了用良心来衡量和自律外,对老师恐怕很难找出外在的量化指征。
这是一条适用于所有世间万物的定律: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你想不想去做。
(2009-12-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