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段文字:“安然老师,难道我们可怜的**浜的农民世世代代盼望的就这么黄了?难道我们可怜的**浜的农民就不应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难道我们可怜的**浜的农民子孙后代就这么走坑坑洼洼的路?安然老师,我就不明白了,我们父母官的科学发展观是怎么学的?唉,可怜的**浜农民!现在从中央到市里都在说学习科学发展观,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我真不知道我们的父母官是怎样学的?我们小老百姓一丁点小小的要求:汽车能开到家门口,出门不要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都不答应!安然老师你说呢?”
这是一位听众朋友在《午间风》网页上的留言,是要求村里修路未果后的感慨。连串的质疑,成排的责问,能让人感受到这位朋友溢于言表的愤慨之情,但这“你说呢”却实在很难简单一“说”。
当然,我们十分认同农民朋友要求修路的想法,“不要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也是人之常情,“改革开放的成果”的确应让广大农民同沾恩泽、普天共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们目下正在身体力行地进行的政务活动,看来这位朋友也十分地与时俱进,许多概念、词语都是信手拈来,用得很是地方。
我们历来非常欣赏和鼓励农民朋友对自身应有权利的坦陈直言,无论对错,能坦然地有所表达就是一种社会进步,社会对个人权利表达的坦然认可就意味着走向开明。所以,如不是就事论事的话,这位朋友的义愤蕴含着可贵的不容忽视的民本思想的正当权利主张。
但深入了解此事后,我们发现,那些漫天飞舞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的盼望”等宏大概念几乎都找不到相对应的落脚点,那条路是否村里必修的主干道暂且不论,仅就那条路的具体进程而言,其实村里已多次向上级申请修路,本已有望,只是近期忽然上面计划有变,现在正尽力争取。以一顶顶饱含政治概念的千钧之重的大帽子压在那些村干部头上,责之以“忽略民生”,似乎罚不当罪,并不合适。
路当然应该修,但因为种种原因这路没修成,是否就该“荣膺”那些政治帽子呢?这种不论逻辑、随意转移概念的罗织之法实在于事无补,除了累积不必要的仇恨心理之外别无益处。修了就是好干部,没修就是坏官员?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唱赞歌,没满足时就吐口水?如果世上的好恶之分就那么简单的话,那人们就再也无需检点自己的言行,也不必思考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凡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于己是否有利。
我们真的十分同情农民朋友的生存状态,也在尽一切可能之力为改善农民朋友的居住出行条件而鼓与呼,但这一切并不能取代我们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同情、支持广大社会民众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认同其所有的言行。当然,社会民众的这种简单思维习惯,并不能就事论事地问责于民众,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贫富差距造成的仇恨心理,更有当局有意无意的误导,也千万不要简单地往所谓的文革遗风一推了之,其来有自,岂是一言能尽。
(2009-10-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