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着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他仿佛在逐一细细抚摸身上斑驳杂陈的累累伤痕……那是一位复员返乡后认为自己的人生为党为国为人民作出了贡献却没得到应有回报、今天下午特意来《午间风》倾诉的听众朋友。一连串极具时代特征的文革语言和伟人语录流畅地脱口而出,能清晰地感觉出他对此的自我欣赏,但最终却忽然归为一句充满轻慢和不屑的结论:“我白白为共产党卖了命”。
别指望能从他前后的话语表述中找出合理的内在逻辑联系,也别苛求他前后所取有个统一的价值标准,这是一种典型的已多年盛行的社会现象,那不是能动性的思维,那是源自社会外环境的被动外壳。
人们多年来早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来自官方的陈式概念并将这个外壳固化为下意识的思维,只需接受并认可,无需也不提倡对事物来龙去脉、是非曲直等的推敲与思考。
社会有意无意地提倡的这种企望目标是否最终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良性动力?实践的结论是否定的。在局部的阶段性过程中,这种做法也许能产生一种一呼百诺、上下齐心的假象,但缺乏理性支撑的行动最终会行之不远,并且十分容易在某个历史的拐点陡生波澜,而且盲目的跟从历来无法升华为精神层面上的动力,一旦出现个人利益的不能满足,自然就很容易弹向“白白卖了命”的反面。对本来就是因利益而追随的人群而言,你又怎能奢望会有其他结论呢?
国家最应该给予人民的不是“对”和“错”的概念,而是让人民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要让民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唯如此,社会才有希望步入良性发展的正常轨道。
(2009-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