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在90年前腐败没落的封建社会夜空中撕开沉沉黑幕,烛照着中国青年的奋进之路,其核心理念“民主、科学、爱国”代代传承,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始终是激励热血青年前行的精神源泉。今天上午,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清华大学和学生座谈时同样强调了这一点。
作为国家总理,要求青年“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的前途”,青年“对社会要有责任感”,这些都没错,整日忧心忡忡为国为民操劳的总理自然希望治下之民所思所想同国家、政府的要求和期待能步调一致,而且客观上“民主、科学”也的确始终是人类社会应该保有的恒态,但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重复强调这一类概念还远远不够,对青年的要求应该重在培养其树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理念。
如果只是单向地强调青年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从短期效应或是社会表面效果看的确无懈可击,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一点,但长远的实际根本效果如何?很难说。历史已教会了以前的热血青年、现在的灰心老年如何重新衡定曾有过的付出价值标准,他们的内心已很难说服自己心悦诚服地继续认可原先持有的人生价值观,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当时概念标尺树立时社会的单向灌输——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又怎能始终保有真正的激情呢?
理性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习惯的养成能使青年人避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生误区,也有助于培养越挫越勇、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行为习惯。
(2009-05-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