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朋友电话中说起,他们那儿近期恐怕会迎来新一波的官员大调动,原因是地方最高领导换人。那位朋友说,记忆中,但凡地方最高领导宝座易主,总会带来一系列的下属官员人事调动,恐怕这次也难例外。
官员调动当然是上级领导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决策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所作出的施政环境调整,普通百姓难辨其奥妙,自然不便轻易置喙,但古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小小的地方治理是否另有妙招?
官员调动升迁的依据是什么?当然是为政一方时的政绩,但这政绩的好坏标准以及由谁来衡定却是一道高深的模糊数学题——至少目前中国的政坛尚是如此格局。所谓的民心所向历来只是说说而已,谁都说不清的标准那就时时都是可胖可瘦的哈哈镜,镜面成象可因人因事、随时随地而异。按说也有相应的组织形式,有相应的考察过程或是组织决定的程序,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很好,最终还得归于集中,由谁来集中一下这就是关键的关键。
既然政绩的考查是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那么“出政绩”就会成为官员们为官一任时的最高要求。但频繁而颇具随意性的调动使官员们谁也难以弄清自己在任上有多少展示才干的时间,唯一的良策就是“尽快出政绩”。于是本该按部就班分年实施的计划往往就会并在一起尽快促成,外在条件的成熟与否或是发展后劲的利弊优劣、人文环境氛围的营造、百姓的真正得利与否等也会退而居其次地不再成为施政者考虑的重点。有亮点要赶快亮出来,管他是否时机成熟,不然的话一朝调走那就是“买了爆竹给别人放”。如此的为官心理状态有可能会因某种决策的匆遽不当给后任者或是当地百姓留下不利的隐患,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等我升上去后那些由别人去解决好了。
某些部委办局的官员往往上任不到半年又易地为官,如是者三,莫非为党为国辛苦工作真的已到了宵衣旰食、席不暇暖(领导席还没坐热)的地步?有的下属还没怎么熟悉领导的丰姿,忽然又传出调动的风声,真是只能自叹跟不上发展思路。
当然,如此的官员频繁调动可能另有奥妙,那就非草民辈所能知的了。
(2008-08-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