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心理小测试,不知各位朋友是否有兴一试?留心身边各色人等,与人交谈中论及本单位事务时选择的人称代词,如用“我们”居多,则其人一般说来离谦和可亲不远,往往能较为实事求是地尊重周围的社会人群;但如习惯用“我”字来表述意见,则很可能是个刚愎自用之徒,自视甚高,反对意见从不入耳。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为生物体存在的自然人,自我肯定是天性使然。有个广为人知的心理测试项目不容置辩地证明着这一点:在自己参与其中的集体照中,自己第一眼首先寻找的一定是自己的形象。从自然存在的角度看,人们的这一下意识行为反应毫不奇怪,无视自身存在才是反向性行为。但如果这一存在于自然个体行为中的意识被毫无顾忌地移植到社会群体活动中,它的负面影响就会被不恰当地放大。
在某些领导的言辞中,本应是集体单位所进行的公务行为往往会异化为“我”字当头的个人举措,“我”今年举办了多少次活动、“我”实现了多少产值等等,其中的“我”字实际内涵应该是指所在单位而并非言者本身。当然,如真是个人创出局面的私企老板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越是公务单位就越是喜欢“我”字当头。
不过想想也并不奇怪,此类单位领导的言行也正是其心理活动的正常外在反应。在那些人心目中本就不存在什么民主、公仆、人文等多余的概念,不“我”而何?
(2008-03-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