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过去 3-10

web-admin
web-admin
web-admin
34351
文章
2
评论
2019年4月8日16:06:43 评论 1,023

 

     来《午间风》求助、投诉的市民,无论城区的居民还是乡村的农民,重复率最高的是这么一句慨叹:“现在的社会啊……”慨叹之后可有多种发挥,比如“讲什么仁义道德!能捞到钱就是硬道理”、“还有什么人能相信”、“干部只顾自己捞钱,谁会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前头”等等。言者无不是痛心疾首,满腔的愤世嫉俗。

     这种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局处一隅的偏狭心态不容回避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客观引导并正确分析问题的真正成因并努力现实地为民众寻求解决途径,是《午间风》之所以存在的首要任务。如果对民众的诉求不加分析地随声附和,表象看去可收哗众取宠的一时之效,但从最终的社会实际效果看那只会是一味饮鸩止渴的毒药。所以,理性地对待问题是《午间风》将永远坚持的宗旨。

     民众的慨叹应该说很能赢得社会各方人士的共鸣,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这是社会人群永远的慨叹,但再仔细推敲,却很容易发现这个论点找不到立足的依据。所谓“现在”,自然是相对应着“过去”,但“过去”的内涵如何来界定却是雾里看花式的糊里糊涂,也往往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中国社会理想的黄金年代到底是在以往哪个历史时期令人难以忘怀地熠熠生辉呢?今不如昔的九斤老太式的思维只是在旧时代改朝换代时的遗老遗少们身上才会体现得淋漓尽致。问题的确往往客观存在,民众的疾苦也的确不是无病呻吟,但希望总是在我们的前路,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不存在于顺口一说的诿过于人的习惯性思维。

    这种顺水推舟式的习惯性思维源于社会管理者在面对社会疑难症结时的回避和自利,所造成的社会恶果就是民众烦燥和敌对情绪的积累。与之殊途同归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不知所云式的空作豪语,比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听去的确令人执血沸腾、激情澎湃,但冷静一想立刻不知今夕何夕:“复兴”者,回归某个原点也,不过,谁又能告诉我们,这个原点何在?

(2008-03-11)

web-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4月8日16:06: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m1116.com/12097/
《午间风》网络版七周年    2013-6-3 安然随笔

《午间风》网络版七周年 2013-6-3

昨天一位“常上网看看”的朋友语重心长地送来了批评,认为“新年的钟声已过去四个多月,《午间风》网络版却依然高悬一篇《朋友们新年快乐》的文章”,令人“心中总感觉有点那个”。这位朋友说得委婉,我们却早已无地...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安然随笔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昨天节目中最后一个参与电话的阿姨言犹未尽,节目过后的延伸交流令人唏嘘,原来那位阿姨说的是“农村有些老人和子女发生争执,媳妇往婆婆面前扔了一把刀、一根绳,说是自己挑了断方式,结果那位老人选了绳子,上吊前...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安然随笔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各位朋友,在此先说声抱歉!因网站服务器硬件故障,最近几天的帖子状态很不正常,具体表现为或有日期舛误,或有帖子丢失,朋友们发帖后可能会找不到自己所发之帖,也可能在传送环节上受阻,但至今天为止,网站已修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