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学雷锋”还是“志愿者行动”? 3-5

web-admin
web-admin
web-admin
34293
文章
2
评论
2019年4月8日16:06:43 评论 1,021

 

    三月五日,一个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标记的日子。近年来,每逢此日,总有人遥望雷锋在人们心目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慨叹社会不该如此淡忘雷锋。今年的三月五日,虽说和以往相比,在学雷锋的社会行动方面更是波澜不惊,但依然有不少难改初衷者对目前社会状态下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们对雷锋形象的隔膜和疏远感到十分失望和痛惜。

   当然,对雷锋形象有着这一份难舍之情的社会人群绝对是出于淳朴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才会有如此的一叹。在这些社会人群心目中,对雷锋形象的淡忘就意味着对历史的背叛和对社会道德传统的抛弃。

    我们十分尊重这些热心人士,也毫无保留地认为,人们所理解的雷锋精神的内核,确实是各个历史时代所共同推崇的社会公德,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这种忽略个人需求、以帮助他人为荣的社会公德。不过,我们还是想坦率地指出,这些热心人士所持的观点在更多的层面上也许只是习惯性的思维使然,其心底的满足域值恐怕还只是为雷锋而雷锋,雷锋这个形象所负载的精神实质到底该作何种诠释,追问下去也许会很茫然。

    从那个时代中走来的人们应该不会淡忘雷锋形象所负载的政治意义,与其说雷锋形象现在已简化为“做好事”的符号,还不如说雷锋其实只是当时社会状态下的一种政治标签。苦大仇深的穷孩子翻身得解放,拿起枪杆子保卫祖国,然后积极学习《毛选》,努力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种种的政治要素,完美地组合成了“雷锋”的革命形象,至于“好事做了一火车”之类的感人事例究其实不过也只是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如果只是积德行善,那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致力旌表的社会美德,又何至于单单成就一个“雷锋”呢?所以,雷锋形象说到底还是个政治形象而不是笼统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社会形象。如今的时代已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曾有过的那种专制状态,所以人们更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社会风气而不是唯上命所从的听命哲学。可以断言,具有政治局限性的雷锋形象不会长期生存于现代社会,它必将为更具普适性、更具社会公众性的概念形象所取代。

    其实情况早已在悄悄发生变化,只是聪明人的渐变手法在不动声色中成功地更换了概念。每年的十二月五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在认可国际通例也将十二月五日定为志愿者日的前提下,于2000年起将每年的三月五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今年在浙江省更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三月五日定为全省的“志愿者日”。如此一来,“学雷锋”就转化为“志愿者行动”,相信这样的社会活动内涵才真正会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三月五日,以后还是以“志愿者日”的概念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为好。

(2008-03-06)

web-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4月8日16:06: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m1116.com/12095/
朋友们,国庆快乐! 安然随笔

朋友们,国庆快乐!

朋友们,国庆快乐! 国庆七天,《午间风》节目内容安排如下,敬请关注:一、10月1日:和市民纵谈国庆日感受。通过各类社会人群的自身经历交流,给社会主义祖国唱一曲由衷的赞歌。(主持人:厚奇);二...
《午间风》网络版七周年    2013-6-3 安然随笔

《午间风》网络版七周年 2013-6-3

昨天一位“常上网看看”的朋友语重心长地送来了批评,认为“新年的钟声已过去四个多月,《午间风》网络版却依然高悬一篇《朋友们新年快乐》的文章”,令人“心中总感觉有点那个”。这位朋友说得委婉,我们却早已无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