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嚣尘世,在目迷五色、物欲横流的熙熙逐利之境中能静下心来想一些问题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心灵净化的洗礼。但要是因为心理的逆反阴影投射产生对现实社会环境的抵触,从而转向佛门去求取心灵的归宿,那就大可不必了。
最近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在一些作家笔下很赢得共鸣,认为“有思考”、“有思想”,尤其是有无鬼神的问题,杨绛认为“谁能证明没有?所以存疑”,有几位知名作家对此更是激赏,认为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96岁的老先生杨绛,作为钱钟书的夫人,学问根基自然很深,我们对其也无丝毫轻慢之意,并不想就此展开是非之争,只是想以此为由说说目前社会上颇为流行的信仰虚无现象。
无庸讳言,目前社会环境中弥漫着对共产党及其建党理论的虚无心态,虽说场面上人人都会对党表忠心,其实心底如何人人都心照不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一点就是:文革之后,原先的政治宣教口径已被涂成了个大花脸,人们忽然发现自己虔敬的人生真理原来是一套骗人的把戏,精神支柱猛然崩塌,精神家园顿时无所适从,于是转向物质追求的满足,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信仰的虚空。
其实,这种感觉是一种未经过深思的受惊之后的惶恐,在不知所措的无所适从中抛弃了最应该珍惜的精神支柱。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共产党的建党理论是理顺社会关系的正确纲领。为社会最广泛的劳苦大众求得生存的基本权利,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的确功不可没。包括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态度等,中国共产党的确都在引领中国社会大众走着一条充满阳光的道路。封建迷信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国几千年旧传统积淀而成的愚民文化,甘愿与神鬼为伍,那就是希望闭上曾经张开的双眼。
那么该如何重拾普通社会大众对党的信任呢?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真正允许民众思考,真正允许民众说话,真正允许民众表达自己心底深处真实的想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已完全和以往不同,如果不能真正地完成角色转换,那党和民众之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远。
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中国社会其实还是始终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徘徊。
(2008-01-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