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
本也想淡淡地正如所有的外部环境那般漠然地让这页有着特殊历史印记的日历无声无息地翻过,但忽然有一篇妙文进入视野,令人哑然失笑,忍不住还是要说上几句。
那是一篇真情怀念毛泽东主席的文章,字里行间对伟人深深的缅怀和崇敬盈然可掬,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文章作者力推的一件实例却是“主席中山装的扣子只钉五个”。说是延安时期做军服,因为主席身材高大,就替他钉了七个扣子,可主席知道后无论如何不肯搞特殊,非得要改成和大家一样的五个才行。文章作者对此大为感叹,赞曰:伟人就是伟人,连一点小节都不肯马虎,毛泽东主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话当然没说错,可总让人觉得不是味。要是毛泽东主席“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只是如此之类的生活细节,那我们真难以判断文章作者在主席脸上涂抹的是白粉还是胭脂。毛泽东主席的历史功绩经天纬地,自然无劳我辈赘言,但因“只钉五个扣子”而感叹伟人的不同凡响,虽说有“一滴水见太阳”之神效,毕竟最终还是“化神奇为腐朽”。
毛泽东在人们记忆中难以抹去,不是因为他扣子和大家一样“只钉五个不钉七个”,而是中国历史改变过程中深深刻烙着他的名字,在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中,他的名字就是一种象征。
但话又说回来,纪念毛泽东,你不说“钉五个扣子”又说什么?难道去探讨如今的劳资关系和旧社会有无本质区别?或者去论证劳动者主人翁的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分析分析党员干部和民众的矛盾冲突原因何在?没必要去解那解不开的结,还是就说说“只钉五个扣子吧”。
(2007-09-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