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下班出门必须得被搜包后才能放行,这是否也是个“简单问题”,不必“复杂化”呢?有些朋友不知是过于善良还是秉性豁达,在《午间风》提及对某事的探讨意见时常常认为“何必过份较真”,“大家宽容宽容就过去了”,似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退一步就万事大吉了。当然,如真能这样那当然天下太平,多提什么“探讨”、“思考”之类就完全是不必要的聒噪,但遗憾的是,客观现实世界从来就不是这么“简单”,在更多的时候,这一厢情愿的“简单”处理根本就无法绕过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难题。比如这工人出门被搜包,“简单”想法自然不“复杂”:没什么啊,他要搜就搜呗,让他看看包也没什么坏处,还正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人生中的是非观念如果都是这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思维状态,那当然是一派“和谐”局面,但不提是非观念是否就能远离是非之争?当然不能。是非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表象上的无视并不等于天下就此再无纷争。工人下班被搜包远不是企业领导所轻描淡写的那样是正常的企业管理行为。
企业管理行为中和搜包相类似的还有装监控探头。当然,后者如不是装在更衣室或是其他涉及个人隐私位置,一般人还能忍受;搜包则情况有所不同,是直接施于对象者的行为,自然更容易激起反弹。
基于各自的立场,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对搜包行为有着鲜明的对立解释,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有些善意的社会议论认为,其实双方都可以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达到共同的目的,完全不必要采用这种敌对性的防范措施。企业管理者如能真正做到尊重劳动者,劳动者其实也未必会对企业的管理措施有抵触情绪,企业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劳动者好好说嘛。
话说得不错,但却缺乏行为相对应的社会实际基础。卡内基在黑板上写几个数字就能激起工人的竞争热情的时代如今早已远去,人们并不为荣誉而战,奈何以“荣誉”激之?客观上,如今企业老板防工人犹如防贼,要想在企业的生产过程行为中唤起激情的共鸣,那不过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呓语。
那么是否搜包一类的行为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呢?当然不是。虽说目前并无明文规定不许在门口设岗检包,但从民法角度来看,搜包是一种典型的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企业管理没人说不应该,但那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以蔑视劳动者个人权利为实施前提。即以购物超市为例,开架售货带来的直接风险就是会对偷盗者防不胜防,但超市并未因为这个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对顾客搜身的做法或是取消开架售货方式,而是采用了在场外寄包再进入的方式进行管理,既实施了管理的目的,又规避了可能会出现的侵权行为。企业的管理难道也不能照此办理吗?从技术角度看应该说并不难,关键是想没想这么做。毫无疑问,这想到没想到的背后就体现着对劳动者的人权是否尊重的意识。
如今工人的地位十分尴尬,说是国家主人翁,其实谁都明白,工人只是听命于老板的一个企业雇员。用阶级划分的思路来理清头绪的做法早已走入了死胡同。工人和老板之间因其构成身分的天然属性将永远是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回避客观存在只能使人们的概念更混乱,只有客观面对现实,才有可能为劳动者争回他们应有的权利,才有可能使企业老板在想设岗搜包前唤回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在错误的行为发生前及时止步。
(2007-08-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