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
也常听到某些村干部酒醉饭饱之余发出一二感慨,说是这村官不好当,农民越来越不听话,村官谁当谁倒霉。仿佛的确是在忍辱负重地为顾全大局而含辛茹苦地工作。可看看最近几天他们备选的那个忙碌劲,又实在让人弄不明白那小小的村官帽对他们而言是否真的的失去了诱惑力。
盘外招。这是最近几天村官选举准备过程中最常见的招式。村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农民自主直选村委会主任的神圣权利,所以再蠢的人也不至于连基本的表面程式都不走就直奔主题。发票、投票、唱票,一切都会按部就班地照章而行。但文章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方式和余地”是中国社会的最大特色,村民委员会成员直选当然也不会例外,盘外招自然就会频频登场。
暗示法,是盘外招最常用的第一招。选举前几天,村委会干部或骨干份子到各村民家中游说,虽未必会直接命令选谁选谁,但话题会围绕某人的优点、成绩打转。农民又确实好哄,印象强化之后不选那人也难。
布局法,这也是盘外招中屡屡奏效的奇招。冠以方便村民投票之名,将各投票点分设在村委会骨干份子家中,虽说投票选举按规定需设隐秘书写选票的场所,但在那种带有强烈环境氛围的场院内,所谓的隐秘书写根本就会落空。
狸猫换太子法,这是盘外招中最常用的杀手锏。农村中有为数不少的文盲,自己名字都不知如何去写,填定选票当然更是只能请人代劳。别急,村干部考虑周到、服务周全,你不会写有准备好的工作人员帮你写。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要选张三却给你写李四这就谁都不知道了。
明天,村委会直选将会尘埃落定,各媒体的报道可以想见的是异口同声的“顺利、成功地进行了换届选举”。
中国社会离真正的民主还很远。不说程序上的盘外招,就是民众的自主意识也远没有觉醒,更多的想法只是“谁当不是当?谁当都一样”,很少有抗争(文明的、有理说理)的例子出现。再有,新闻媒体(包括《午间风》)对异常现象的集体失语,于民主进程的有效推进是不可忽视的戕害。即以今日为例:某村有几位农民来访,说起村委会选举的一些违规行为,要求《午间风》明天是否能到现场采访。没过几个钟头,已有上级来电,说是敏感选区不宜前往采访,不然恐怕会给政府工作添乱。无语。
(2007-07-1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