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谈谈环保。
“六•五”世界环境日我们《午间风》网络版曾就常熟的环保说了几句,主旨是认为虽然环保现状令人担忧,但常熟的环保工作者还是在尽着努力,并希望常熟的一届政府能以环保的千秋伟业为重,不要只看GDP。一语既出,众言纷然。有许多朋友留言、评论,认为常熟的环保现状实在令人揪心,常熟的环保工作者根本就未能恪尽职守。
非常理解这些朋友的心情。平心而论,这些朋友的看法的确不无道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式的环境污染问题早就令环保工作者疲于奔命,凡有良知者谁都不会对目前的种种环保问题视若无睹。但怨言解决不了矛盾,理性才会看清问题的症结。客观地说,如果没有环保工作者的奔忙,常熟的环保局面早就会是一副不可收拾的烂摊子。虽说有待解决的环保问题如今已到令人寝食难安的地步,但毕竟还不能就此认为环保工作者在吃干饭。再说,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中国的一切事项都是政治的事项,环保也是政治的环保,你想奢望环保局长能为了社会和百姓的利益手里拎着乌纱帽在市长面前硬顶,那岂非太不现实?难道真的会有强项令?就算你小小的局长敢为了环保跟市长的GDP叫板,那也简单,撤了另换他人就是,中国人别的也许不会,为官之道可都是一学就精啊。
常熟的环保现状和全国各地类似,有个渐进的过程。近十年来较为明显的是城区的环境质量大为改观,黑烟、噪音、污水等典型的环保问题已逐渐淡出城区市民的视野,与之成对应的是农村此类情况逐渐增多,并且常常呈久拖不决之势。前不久了解到,本市有几家化工企业正在蕴酿迁址苏北,这恰和国外某些化工企业落户常熟成绝好的辉映。苏北并非不知还有“环保”这个概念,只是GDP把他们逼得没办法。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和工业化进程伴随而生的环保问题从无到有,再到逐渐认真面对、不断寻求解决之道,这的确有个过程,的确不能要求多年累积的问题一朝风吹云散,今天提出,明天就能还百姓一片青山绿水,只能逐步来。但让人始终难以舒怀的是,所有的过程,总是百姓在作着牺牲,总是百姓以自身利益的失去为代价在铺着社会前进的路石。而这一份牺牲又常常时过境迁,很快就会被人淡忘,事过之后又有谁再想起、谁再提起?
(2007-06-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