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顺口溜十分经典:只做不说傻本事,只说不做假本事,又说又做真本事。三种不同类别的评价对当今政府官员的行为概括的确十分传神。
当初有幸耳闻这一经典时,也只是会心一笑:正象如今满天飞的各种段子,各有其出彩之处,也的确是在嘻笑怒骂中将人间百态刻划得入木三分,自有其一针见血之功。但仔细回味一想,志在邀功请赏的“又说又做”实在不该被讽,毕竟是在做,“表扬与自我表扬”也可算是光荣传统之一,说几句自己的好话也讲得过去,最令人痛恨的是那些“只说不做”的尸位素餐者。如今还偏偏是那种为官哲学在大行其道,“只做不说”?天方夜谈。如今官场通行的是:可不做就尽量不做,领导没吩咐的千万别主动去做,领导交代的一定要努力去做。凡事需看领导好恶,有事也别瞎忙。什么“群众的疾苦、人民的需要”,什么“社会的正义感、责任感”,那也得分个场合不是?
最近在努力促成一个社会服务项目,结果还是无功而返。事情还是由听众的求助而起:有许多市民都曾向《午间风》诉说过家里水电排障、建筑修补时的困窘,因为居住地如有物业管理那还有个求助机构,要是没物管的老房子,家里又没有可以东奔西跑的青壮年,遇上了下水道堵塞、电灯不亮、屋顶漏雨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你说该怎么办?如今供电部门已不受理民居内线路维修,再有通下水道、修屋顶,去找街上那种小广告揽活儿的主吧,修得好不好且不论,原先说好五十,他最终能给你绕成个一百。你不给,好啊,他就天天到你家去吵,最终还是化钱买太平。
本想和民政部门商量一下,看是否能在原有松散型的基础上稳定队伍,面向社会民众所需,推出一批服务项目,比如清洗水箱、线路维修等等,那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切实地给社会大众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提供可靠帮助。说到底,这些项目毕竟也算是在民政部门的施政范围。但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某位领导认为没必要这么做:“我们不是有这么一支队伍吗?再面向社会一宣传,怎么忙得过来?”
那位领导说的“有这么一支队伍”,是指各个社区向上级汇报的社会志愿者的队伍。是的,不错,的确“有”,可那只是“有”在登记表上,“有”在碰到什么纪念日上街热闹一阵的活动中,“有”在向上级汇报成绩的总结报告里。居民真要碰到困难,能真正满足所需吗?
当然,最后我们也弄明白了,其实我们也是多事。只要在向上级汇报时有那么件事可以一说就足够了,做得好不好、开展得够不够,上级领导并不会过问。既然如此,还去费心劳力折腾什么呢?万一修补时登高爬梯摔出点儿事来,反而会遭领导批评。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慎行。
只是今后我们面对听众的此类求助不知该如何回答。
(2007-06-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