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朋友在留言中将了我们一军,说是“能在节目中当场接进正局长以上领导的电话让他们回答,我就佩服”,的确很耐人寻味。
我们当然没被“将死”,但这位朋友确实说出了目前中国社会状态中的基本概貌,就是权大于理,不管有理没理,一切都得掌权者首肯方能施之于众。因此,随之而产生的现象便是手握生死决策权者往往并不屑于和民众探讨事情的是非曲直,当权者不想让小民百姓惯成可以随意妄言是非的局面,有什么好沟通的?百姓照做就是!当然,掌权者虽说也常常限于场面上的种种因素而做出一副亲民之态,但那更多的只是面具式的虚浮之表,从来不会进入当权者真正的思维活动。
决定这种思维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从上到下的权力体制。当权力远离了社会的监控能为所欲为时,又怎能奢望手握权柄者能有充份的自净能力,能有那么一份自律的内在动力呢?正局长大小也算是一方诸侯,在他那三亩六分地里当然是他说了算,如此的外部环境又怎会不促其养成不屑与民对话的思维习惯呢?况且颇有几分豪气的“不争论”之说从上到下早有先例,随时可搬出来为自己壮阵。
战争年代当然应是军令如山,筑室道谋式的优柔寡断无疑是取败之道,可在和平的建设年代,如果沿用以往战争年代养成的思维和行事作风,凡事强调听令,那最大的牺牲就会是社会的人文状态。令人悲哀的是,目前的社会状态中行伍作风依然几十年如一日。
《午间风》并不会在被“将军”之后为搏眼球而乱箭齐发,我们依然会该发时毫不犹豫,不适宜时也就引而不发。空逞匹夫之勇不足道,毕竟,理性地审时度势才是真正的勇气。
说到底,舆论和权力其实是始终处在博弈的过程,我们的民众也不必因一时的受制而沮丧灰心,能坚持才会成就大英雄。
(2007-06-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