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在留言中希望《午间风》能谈谈对牛虻的评价。迟疑再三,今天还是想就此说上几句。
之所以迟疑,是因为一提起这个话题,耳旁就会立刻响起无法听而不闻的自嘲。牛虻是个极为典型的理想主义的人物形象,而当今中国,最不合时宜的就是理想主义,任何理想主义的萌芽都注定会枯死在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中。当然,此处所谓的“理想”和惟命是从的听命哲学有着霄壤之别,那不叫理想,那是回避了现实的犬儒。
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为何难有立足之地?那些不知圆通之术的执着之人为何最终只能在寂寥中坚持着他们的信念?这恐怕只能从社会的外部环境找原因。
理想主义者最终的导向必然会是对现实状况的理性否定,他们的理性之路只能是由一块块的否定之砖铺砌而成。对那些只习惯于唱赞歌的人来说,理想主义只是不值一提、毫无实用价值的空想:既不能给自己的升官晋级添砖加瓦,又不能为自己的开店办厂招财进宝,提它又有何用?而对永远都是以自己为坐标的社会管理者来说,理想主义者的思维更是会产生极大潜在威胁的危险之源:理想中的更好岂不意味着否定现在的不好?那又如何能容?
齐格瓦西拉的客死他乡,牛虻的最终饮弹而亡,夏瑜坟上的花环,保尔的瘫痪和双目失明……无数的实例都告诫人们:理想主义的最终下场从来就不是花团锦簇的载誉而归,而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直接后果的残酷现实。对如今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理想主义者难闻空谷足音也就毫不为怪了。
(2007-05-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