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马路菜场的存在是常熟城市管理的耻辱。
每天从清晨三、四点起,枫泾河靠小区一侧的街道就开始人来车往地热闹起来,较斤逐两之声不绝于耳,鬻虾贩鱼之徒充斥于道,好一派农贸集市的兴旺景象。三年前颜港菜场菜改超后,原先菜场的摊贩就在枫泾、颜港街道内游击式地摆摊设点,最终渐渐在枫泾河边上安营扎寨,形成了固定的集贸场所。
可怜枫泾社区主任陆仁华,面对不堪其扰的小区居民的投诉和质询,一筹莫展,这两年他头上的白发也为此新添了不少。潇洒自在的反倒是那些摊贩,既不用交摊位费,又没人来盯着他们的短斤缺两,至于进货渠道、货物的质量等等更是无人问及。日上三竿,光顾者渐稀,收摊歇点后,卖菜销果者丢弃的是菜皮果壳,杀鸡宰鸭者留下的是血水、尿屎,遍地狼藉的残局最终又只能由枫泾社区来收拾,陆仁华可真冤!
人们不禁要问,城管哪去了?难道如此规模的集贸市场竟能获城管部门法外施恩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还是飘移在闪烁其辞的各种理由中无从确认。城管部门的答复是:去驱赶过,可赶了这儿又会跑到那儿,枫泾赶掉了又会到颜港去,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存在,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市民不去买他们的菜,没人买自然就不会有市场。
这种逻辑真是实在令人看不懂。同理,社会上的各种坑蒙拐骗,只要有上当的人就会有行骗的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也就只要不去上当就行,还需要什么管理部门的存在呢?
市民的需求是客观存在,但面对这种需求是积极引导、妥善调处还是回避矛盾、放任自流,直接就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执政观念和行事思路。如不宜堵,那为什么不能疏?社会市民有这个客观需求,城市管理者是否认可其存在合理性?不合理,那应该制止;如有合理性,就该及时介入、积极引导,视而不见、置而不论的执政作风只会使已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当然,彻底的解决方案还是有的,原二棉旧址正在筹建正规的集贸市场,届时恐怕这些散兵游勇就都会收编进去,马路菜场也会无疾而终,但那是在遥远的数年之后,在此之前马路菜场岂不还得持续它的辉煌?
不过,中国百姓骨子里继承的传统还是个“忍”字,吵闹一阵子不见效果,那也只能承认现实,怎么过不是过,好过歹过就那么过吧。社会管理者自然深谙此道,有些矛盾就涂涂“眼药”混过去算了,真的费心劳力去较真处理,说不定还会吃力不讨好。三十六计,还是“混”为上计。
只是百姓心头留下的会是越来越浓的失望阴影。
(2007-05-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