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风》节目主持人生而有幸,在工作环境中常常能浓缩地感知社会各类矛盾的尖锐冲突和集中体现:上午赴农村实地了解一起儿子扬言要杀老子的不伦之举,下午又连续接待了两批来自河南、山东的寻亲者。父子朝夕相处,彼此却水火不容;骨肉多年睽离,亲情犹难以割舍。霄壤之差的观念和举动,实在让人感慨系之!
不过,有时想想也真会越想越糊涂:要是那些饱受思亲之苦折磨的寻亲者也如扬言要杀父者那样是自小和父母相伴着长大,如今他们的眼中还会洋溢出殷殷期盼的泪花吗?同理,反向的思考也同样成立。
人的思维意识是环境的产物,正象我们曾说过的那样,人只能理解他所能理解的东西。世上从来就没存在过绝对真理。忤逆也罢,孝顺也好,都只是行为者本身内在目的性的外在表现。他的行为只能说明行为者本身观念中有实施这种行为的必要,对对错错只是外界加于其上的观念标签而已。
使行为者的是非观和社会总体需求相协调的唯一办法就是形成实事求是的注重客观规律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存在物行事处世既不自欺又不欺人。
问题是社会积重难返,《午间风》逐日付出的努力似乎不过是精卫填海时所衔的一草一石而已。
(2007-04-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