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身言行的修身训练 4-17

web-admin
web-admin
web-admin
33495
文章
2
评论
2019年4月8日16:06:35 评论 1,115

 

    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养成跳出自我囿习,以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身言行的良好习惯。

    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弗雷十年前创设了“如果有一天我死去,我的熟人会怎样谈论我”的心理训练项目,近年来,这一修身训练已随着人们对心灵拷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赋于了现代社会的健康理念。

    当然,以“死后”作为概念的设定词可能稍嫌极端,一般人也许会有所忌讳;从实用性而言,对常态行为的反思可能更易为人所接受。

    以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常态行为,其本质意义迥然有别于中国古训中的“三省吾身”。中国传统的礼教中有关“省身”的教诲历来都是喋喋不休地存在着的,但那都是内敛和压抑型的变态思维,是一种强权高压下的求生之道,相对而言更看重自身在别人眼中的镜象。而现代心理学强调的心理审视则是重在客观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正确寻找人在宇宙空间中的定位。

    人作为生物存在,对自身合理性的肯定是一种先天需求;但为求得适应性的生存,又常常会在外力的高压下扭曲自身的思维。作为补偿性的反弹,则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去维护某种观点。诸多矛盾因素的纠结缠绕,造成了客观社会环境中的此消彼涨的矛盾冲突。

    养成以旁观者的心态审视自身言行的习惯,会相对客观地界定事物的是非边缘;在心底积淀成形后还容易产生顿悟效应,虽未必会达“觉今是而昨非”的臻境,但或许会有“实迷途其未远”的感慨。最后需强调的是,这种良好习惯和中国传统的“省身”所养成的谨小慎微、自我压抑的心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007-04-17)

web-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4月8日16:06: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m1116.com/11954/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安然随笔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昨天节目中最后一个参与电话的阿姨言犹未尽,节目过后的延伸交流令人唏嘘,原来那位阿姨说的是“农村有些老人和子女发生争执,媳妇往婆婆面前扔了一把刀、一根绳,说是自己挑了断方式,结果那位老人选了绳子,上吊前...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安然随笔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各位朋友,在此先说声抱歉!因网站服务器硬件故障,最近几天的帖子状态很不正常,具体表现为或有日期舛误,或有帖子丢失,朋友们发帖后可能会找不到自己所发之帖,也可能在传送环节上受阻,但至今天为止,网站已修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