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这么个情节描述:一位军官在寒冷的冬夜接到上级来电,衣服都来不及穿,光着身子站得笔挺听电话,连续半个小时,姿势始终保持不变;当时不禁莞尔,再细细一想,觉得这个情节极为真实可信。
心理学分析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活动总会在其外在的行为表现中留下丝丝缕缕的痕迹,甚至尚在潜意识中本人还未明确形成概念的深层游走式的浮光掠影,在他的语言、体态、举止等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折射。电话的通话双方虽然并不觌面,但语气、措辞等都会真实地将说话者微妙的心态敏感地传递给对方,闻声识人,往往屡试不爽,所以现代公关礼仪中电话沟通的技巧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部份。
经常有来《午间风》投诉的普通社会大众抱怨有关政府部门在回答市民电话咨询时很不耐烦,往往是三言两语打发了事。今天上午一位姓吴的老大爷来访,说是退休工资卡上的名字错写成了一个同音字,打电话向相关部门咨询,接电话的同志只是很不耐烦地反问:工资能领到吗?能领到就好,不要管它!说完就把电话挂了。那姓吴的老大爷说,虽说现在不影响领退休工资,但错了还是更正过来为好,免得以后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
老大爷的想法无疑是对的。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现实生活中的草民,以前答应怎么样并不等于以后做到这么样;三六九,现到手,麻烦不能留到以后解决。恐怕现在听了那个工作人员的得过且过的意见,以后真发生麻烦时不会有任何人来替你担这个责。事实上解决这个问题对有关部门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在《午间风》联系之后,那位老大爷下午就来电告知:名字已更改过来。
是有关部门接听咨询电话的同志不懂电话应对礼仪技巧吗?当然不是。换个他的上级给他去电试试?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闻声识人,人生须切记之一大要则也。(2007-03-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