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十位博士联名发起“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签名活动,一时倒也闹得纷纷扬扬,博得众人眼球无数;初起之时《午间风》节目主持人也不禁拈须微笑,毕竟早在三月前(12月8日,请参阅),《午间风》网络版就曾推出一篇小文曰《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咳嗽糖浆”》,时隔三月,十大博士生郑重提及这个《午间风》早已关注过的话题,是亦聊足自慰:《午间风》也还算并不麻木;可再一细品,便渐渐觉得这十大博士生其实未能引为同道,从实质分析,说不定他们在谬误之路上给中国百姓的误导比于丹走得更远。
那十位反对于丹的博士其实在本质上和于丹并不存在认知差异,不过就是在五十步的距离遥指百步送去不屑的耻笑。他们只是认为“像于丹这样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仅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社会荣誉”,所以“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所以“为了中国文化的命运,我们不应再对无良者表示沉默”。
确实,也正如《午间风》曾说过的那样,于丹、易中天之流推出的只能算是劣等烹调法泡制出的变了味的文化快餐,食用者可能会在饥不择食之际对此甘之若饴,但从实际产生的后果来看有可能还是弊大于利。不过那十位博士所端出的食料难道就是社会大众能以此健康发展的有益养份吗?最多和于丹只是烹调手法的高下之差而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原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千年陈腐之物,经过精心包装推向社会大众后泛起的恶臭会更甚于于丹之流。
难道孔子、庄子真的能救中国?难道真的如那十位博士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世界未来能够走向大同的重要思想资源”?不知那十位博士是书斋中呆久了忘了人间烟火的真实面目还是志在搏眼球而故作惊人之语?常常感叹于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描摹竟然有着穿越世纪时空的生命力,“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的诛心之论看来在那十位博士那儿有着相反的答案。鲁迅的评论常常活在今天,这真令人无语。
流连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孔子、庄子的阴影中只会使我们窒息而亡,今天的社会大众正象历代曾走过的那样,其实并不需要孔孟,真正需要祭起孔孟大旗的只是在执政能力上患了软骨症的统治者。从这一点来说,那十位博士和于丹、易中天还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哪怕你一会儿发起签名“抵制圣诞节”,一会儿联合签名“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那骨子里还是这个味!(2007-03-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