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虽说如今人们对网上信口胡言的状况已成见惯不怪之势,但网络毕竟在客观上给普通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人尽可言的通联语境;由此产生的对管理部门的压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意义。
经常听到管理部门在抱怨,说是有些政策自己还没看到传达文件,上级部门却已在网上正式公布。结果民众拿着网上公布的文件条款来质询,真不知是否定好还是认 可好,弄得很被动。否定吧,明明是上级部门在网上公布的;认可吧,没有文件下达,也不知从何执行起。
今天下午一点,有十多位何市听众集体来访,说是自己的孩子去年起在职教中心校就读,学校当初承诺可上本科,但最近在网上看到江苏职教中心推出的新规定,拟从2008年起原则上取消职校生升本科的资格。惶急之中的学生家长希望《午间风》能帮他们问到一个明确答复,不知孩子们今后的升学之路是否会就此止步。
职教中心校的领导其实也处在遭受了突然袭击之后的惶惑中。他们也正在埋怨上级部门没有预先打招呼就这样急刹车。面对家长的质询,他们表示,要赶紧和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尽快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无论如何,一定对学生的前途负责。
从表面看,在网上公布政策使下属往往很被动,但从实际效果看,此类举措却深得民心。最积极的社会效果就是信息的公开化,下属感到的压力其实往往是没能及时贯彻政策后从社会层面上反弹回来的推动力。网络传播信息的公众化使民众具备了公共监督的可能性,或表扬或批评,群众的声音就是部门办事效果的最真实反映。
难道我们的地方政府部门能把上级政策公布一年之久依然得不到落实的责任归咎于网上信息传播得过快?比如独生子女家长退休金的5%一次性补偿问题,上级“楼梯”响了一年有余,地方部门依然没见有“人”下来,这样的办事效率难道还要埋怨民众催得无理吗?
希望借助于网络产生的社会压力能使相关部门生出良性的动力。(2007-02-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