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朋友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为人处世中有关“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话题。
提“为人处世”这个话题,当然不是自认已是过来之人,然后以耳提面命之态教训后人。因此只能是“探讨”,欢迎各位朋友多提高见,我们一定认真回应。
人的生存环境决定其意识存在,这是《共产党宣言》中早经明示过的不二真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帝王至上的观念决定着民众压抑心态的必然形成,所有看问题的角度无不从“天子圣明、小民该死”的固有概念出发,代代相传,香火不绝,余脉延续至今依然常常被奉为正统。
压抑心态的必然产物便是对人对事的不宽容。奴才一旦挥起鞭子来会比老爷更厉害(鲁迅语)。本来就是在缺乏理性评判标准的环境中形成的畸形心态,在对待事物处理过程中又如何能期待其有理性之举呢?
所以,我们看问题的第一角度便是“宽容”。
当然,所谓宽容决不是指无可无不可的一味容忍,也绝非是毫无准则可言的和稀泥、捣浆糊,唯博大才能宽容。我们提倡的宽容是一种从对事物透彻的感悟和分析中升华出的行为境界。宽容首先就蕴含着对人的尊重,唯有宽容才能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的存在有一个预期心理。中国传统的社会意识中对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尊重极为缺乏,宽容一语也就无从谈起。
看问题时要注意的另外一个角度是“承认事物的多重性”。
中国的封建传统社会意识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非此即彼、舍此无他。而人类社会的前进恰恰需要多元化的思维动力,绝对的对和错那只是君王式的思维遗风。
看问题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角度是“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权威论断”。
怀疑是自信之母。只有趟过怀疑的河流才能到达自信的彼岸。缺乏怀疑的信任只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盲从。任何的权威论断在历史长河中都将成为过去式,“没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这个论断才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为人处世,是个包含万象的大话题,所以鲁迅文中的老先生会传授“今天天气哈哈哈”的处世妙诀。但我们总想和朋友们坦诚地面对现实,尽可能地理出一些头绪,是耶非耶尚祈高见。明天继续,欢迎留意。(2006-11-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