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是否可信? 10-27

web-admin
web-admin
web-admin
33495
文章
2
评论
2019年4月8日16:06:26 评论 1,447

走进各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人物传记总会在书架上占有一定比例,但不知怎么,似乎国外作家写中国人物的作品反倒让人感到有可信度。
仔细检讨这种心态的形成基础,恐怕还是源自实践中的阅读和比较。

我们愿意相信中国作家的作品,我们也总顺理成章地认为,身边人写身边事应该总是相去不远,又何劳域外作家不远万里地费力劳神替中国人写传记呢?但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同样是人物传记,同样是那个人物,反映在中国作家不同时代写出的不同作品中实在总是大相径庭,历史人物似乎总能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作适应性的变脸。而国外作家的作品人物形象就相对稳定,性格特征、事件过程和脉络线索间很少作随意的游移。

为文之风即是处世之风。中国作家随意转蓬、看菜吃饭的本领其实也是在求生的过程中不得以练成的,是世风派生出如此的文风。当然,也可以对此作出许多堂而皇之的解释。比如,随意地在历史人物脸上涂抹,那不叫违背历史,那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不断地丰富人物形象;比如,揣摩时下官方的爱憎喜怒给历史人物画上各种脸谱,那不叫卖文求荣,那是适应时代要求作与时俱进的努力。

但这种虚晃一枪式的理由总让人感到解释者的肾亏。

刚才一位朋友留言谈起保健品广告的问题,对此,媒体虽然的确有种种的无奈,虽然也会有种种的解释,但总让人感到有上文说过的那种底虚。还有位朋友希望能把广播发展复杂的历史背景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当然应该尽量做到,但所谓的“复杂”本来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又岂能说得清楚?

我们想,真正对历史、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应该是不人云亦云地对事物下判断,既不是“看穿式”的颓废无为,也不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式的随声附和;理想的境界应该是心存一点童真地始终作理性的不懈的努力。为人若此,庶乎近矣。(2006-10-27)

web-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4月8日16:06: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am1116.com/11803/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安然随笔

“孝”,能解决所有问题吗?(2-18)

昨天节目中最后一个参与电话的阿姨言犹未尽,节目过后的延伸交流令人唏嘘,原来那位阿姨说的是“农村有些老人和子女发生争执,媳妇往婆婆面前扔了一把刀、一根绳,说是自己挑了断方式,结果那位老人选了绳子,上吊前...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安然随笔

网站故障已排除 8-28

各位朋友,在此先说声抱歉!因网站服务器硬件故障,最近几天的帖子状态很不正常,具体表现为或有日期舛误,或有帖子丢失,朋友们发帖后可能会找不到自己所发之帖,也可能在传送环节上受阻,但至今天为止,网站已修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