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位朋友留言说,《午间风》历来提倡“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但如果“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行为极其不理解,甚至普遍口出恶语时,应该怎么办?解释,包容,还是……”,.此时此刻,又如何再去做到“认真”呢?问题极具代表性,是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很想“认真”地跨出自己人生第一步然而又常常感到脚下踩空了的困惑心情的真实写照。
遇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不理解”,甚至“普遍口出恶语”,那显然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处得很不融洽,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先慌了阵脚,更切忌随着自己的逆反情绪去左右思路。当务之急是冷静作一番自我对话:别人说得是否有理?自己是否确有不当之处?如果是误解,那主要是因何而起?千万不能躲在“他们真不识人,都在委屈我”的心理盾牌后自欺欺人,更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只怪我太认真”,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作自我安慰的话,那就只能长久徘徊在心理迷宫里一味自怨自艾,很难实现心理突破。其实,是非何尝因认真,糊涂未必是良策。
看问题最忌简单化。所谓“认真”并非意味着事事要跟别人较劲,也绝不是非得要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与众不同才叫做“认真”。认真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内在化的修养体现,是一种信念式的精神提倡。“腹有诗书气自华”,决不能把认真的人生态度庸俗化地图解为“我行我素”、“我要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等自我膨胀、不尊重他人的极端自我行为。“别人对自己不理解,我再怎样去做到认真”这两者之间本身是不同的概念,跳跃式的思维当然不可能正确反映两者并不存在的因果关系。
我们所说的“认真的人生态度”,并不是在提倡躲在孤芳自赏的心理城堡里自我品尝心造幻影的甜蜜,那样自筑樊篱的恶果是让心和心的距离更远;恰恰相反,认真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现实的尊重,是一种理性的真实观照。
别人不理解你,那你是否曾自问,你理解别人吗?作为一个持有积极人生态度、认真面对生活的人,绝不能坐等别人来理解你,要积极地创造让别人能理解你的条件。山不向你跑来,没关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埋怨上,你主动向山跑过去为什么不可以?心理要出世,行为要入世。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合作,在坚持自己“认真的人生态度”的前提下应积极考虑如何调整所言所行,无论如何要走出自己在以往的人生经历中已习惯了的心理定势,真正的自信和认真恰恰会体现得对别人非常尊重;当然,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方式绝不意味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时下社会十分流行“捣浆糊”式的人生哲学,一说要思考,大家就发笑。“认真”二字常常会淹没在一阵来自四面八方的哄笑中而不知所终。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实迷途其未远,能否觉今是而昨非呢?过来之人要扶持,后进之者请坚持!(2006-10-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