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位老大爷颤巍巍地到《午间风》来投诉,说是为托人办事,化了一千多块买了两条软中华,结果都是发了霉的假烟,想看看是否能通过《午间风》把钱给要回来。
那位老大爷是在海虞北路我们广电局对面的一个烟杂店买的,经烟草专卖局鉴定,烟的确是假的,但结果正象我们所预料的那样,那烟杂店根本就不认这个账。可怜那老大爷当初压根儿就没想过会买到假烟,拿回家别人发现后才来交涉,那家店根本就不承认烟是从他们那儿卖出的,你说能有什么办法?没有确凿的证据,倒落了个被反唇相稽。
但是我们凭直觉总感到那老大爷未必会来无事生非,或是别处买了假烟到这儿来找补。当然,直觉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凭据,谁也不能说那家店在卖假烟,我们只是心情沉重地看那老大爷失望地离去而无能为力。这一千多块也许是那老大爷几个月的退休工资,也许是他节衣缩食多时才好不容易攒下的。看着那老大爷失望的背影,我们仿佛听到了无良之徒在暗中的窃笑。
如今社会别的不多,唯一的特点是盛产假货。说的话可以转身就忘,卖的货难保一定是真。可以这么说,在如今的各类商品中已很难有哪一种不存在假货。道德和信誉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对付别人的说辞。
在对待卖假货的问题上有两类人可保不吃亏,一是社会上的无赖混混,另外一种则是头上有官帽、手中有实权的人。前者商家本就不敢惹,避之唯恐不及,又岂敢占他便宜;后者则也不言自明,和当权者作对最终没好果子吃。真正吃亏的只是那些循规蹈矩的本分良民,只是那些安分守已的平民百姓。当然,《午间风》会尽力帮我们的社会大众去争回权利,但那也只是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如果本身没注意保留证据,那再怎么争也很难奏效。而上面说过的那两类人则无此顾虑,所谓“鬼也怕恶人”即此谓也。
但社会的风气已公然形成如此局面,岂不是很令人悲哀?(2006-09-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