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市某染整有限公司几位外地打工朋友来诉,说是食堂里的米是霉的,高温期间车间没任何降温措施,一个月只发300元生活费,厂里的水洗车间晚上还向河里偷偷直排污水……情况很严重,我们当即和当地劳动部门联系,希望能有一些积极的关注;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地的劳动部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米霉变?那该找卫生部门来检查;偷排污水?让环保局来查啊;没降温措施?染整车间嘛,哪有不热的;只发300块?这没什么,到年底会发的;还有,让那些投诉的民工以后直接到劳动所来投诉好了!
理直气壮!这种回答真是精妙绝伦,令人叹为“听”止!虽然时值盛夏,可还是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头一直凉到脚底。
就算不说那霉米和污水,就算这些劳动环境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不属你劳动部门来处理,但那高温车间中作业(作孽!)的工人们难道不足以引发你哪怕一点点的同情和怜悯吗?难道真的可以理直气壮地置《劳动法》于不顾,每月只发少数生活费而说这是正常的吗?直接到你那儿投诉?那些民工们难道去投诉就是为的听这一番不冷不热的教训?
好在《午间风》并没听他那番教训,《午间风》就是有个不太招人喜欢的特点,往往总要没轻没重地坚持盯下去,常常不能和那些忽略了民众利益的某些部门“一笑泯恩仇”,常常不知进退地不听招呼。在我们的坚持下,那位劳动所的同志最终答应前去了解处理,过几天我们再看处理结果如何。此外,环保部门那儿我们也取得了联系,如真要偷排放相信它也逃不了!
具体问题告一段落,可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成因却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
浅表地看,直观地看,似乎上述事例可以“有关部门办事不力”作为问题存在的原因;可再仔细想想,却又觉得不能完全这么简单地就事论事。当然,工作态度方面的问题是毫无疑问存在的,但完全责怪他们似乎也并不完全公平。的确,社会上有各司其职的相关部门,各人门前都有一亩三分地,又岂能要求劳动部门尽揽多责、一者独挑呢?但问题的症结也就正在这儿!
我国目前的社会特色中有一大“特”是行政部门的官员特别多。据统计已达到平均26个百姓养一个官员的程度,其官员比例之多为历史之最。官多就是衙门多,现在已不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也不是“懒猫多了不抓鼠”的局面,而是职能部门之间管辖权的互相制衡和互相扯皮的纷乱局面越演越烈,部门的增多在带来社会负担加重的同时也在产生着效率下降的反作用力,此外,现有的部门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又常常要给自己定位一些看似不得不做其实大可忽略的职能。这就构成了整个社会执法部门的大迷宫,百姓往往对此无所适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上文所说当地劳动部门不愿擅越职守的原因之一。但百姓的呼求如何更好地体现呢?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从延安时期就要求精兵减政,减少衙门,提高工作效率,可时至今日是越减越多。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答案是现成的,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只当没看见罢了:官多就是权多,权多就是利多。这道算式是非常简单的。(2006-08-1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