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建设项目是指在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近年来,常熟持续优化涉水建设项目审批,在全省首创“水域银行”模式,对水域占补 实行动态管理,有效破解涉水建设项目水域占补平衡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请听融媒记者孙奥、俞永清的报道:
正在建设的董浜镇工业邻里中心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约50亩,主要建设集人才公寓、商业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董浜镇北部工业园内的近百家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还能进一步完善园区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园区对优质企业、人才的吸引力。然而,该项目在前期规划和报批环节,由于占用附近河道水面而无法就近补偿,一度面临审批无法通过的难题。
董浜镇工业邻里中心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杨继震告诉记者:【因为我们有5万多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工期的话基本上在一年多一点,所以从审批、报规到建设阶段,时间都是非常紧的。非常着急,跟各个部门寻求帮助,尽快地让我们项目尽快开工。】
针对项目的实际困难,董浜镇主动作为,积极与市水务局沟通对接,决定申请使用“常熟市水域银行”中的镇级指标对占用水面进行补偿。属地政府以塘溇新开水面作为补偿,并编制了项目区防洪排涝评估报告,很快通过了水务部门的技术审核。董浜镇农村工作局工作人员徐晓表示:【按照原有的水域同效补偿原则,这个项目是难以实施的。但是后来我们跟市水务局水务窗口对接之后,水务窗口告诉我们,可以用“常熟市水域银行”的占补政策,然后我们就利用了我们的水域镇级指标,对这个地块进行了水系调整,对地块的防洪排涝进行了规划,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董浜镇工业邻里中心能够顺利开工,得益于我市在涉水项目审批中全省首推的“水域银行”模式。自2020年起,为解决涉水建设项目的水域占补难题,我市出台《常熟市水域占补专项规划》,按照“严格控制、确保安全、生态优先”的原则,创新推出“水域银行”模式,对水域占补实行动态管理。各板块把新开的水面统计起来存入“银行”,后续开发建设项目涉及水面占用时,在满足防洪除涝要求下,通过论证可以使用“银行”里的指标进行补偿。同时,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将水域占补平衡由原来的“就近平衡”扩展到更大范围平衡,充分利用现有鱼塘、取土坑等改造成河道水域实施占补,切实提高了河网水域利用效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市政务服务中心水务窗口负责人章晓芳认为:“水域银行”既符合河湖水域占补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又合理利用了闲置资源,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困扰,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严格落实好“六不五优化”,我们水务部门在涉水审批中,将进一步完善“水域银行”机制,细化水域管理和制度创新等内容,完善水域储备及占补平衡制度,为重大片区开发建设提供涉水保障。我们也将进一步推进生态型涉河项目备案制管理,积极扩大涉水区域评估范围,让更多企业共享区域评估成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容缺制、承诺制审批,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截至目前,该项政策已惠及海虞、支塘、董浜等镇的5个项目、10多家企业。(2023-03-31《常广新闻●早新闻》播出)(如需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明来自《常广新闻》)
作者:孙奥、俞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