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常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全省领先,
今年3月,常熟入选了
首批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

常熟拥有民营企业6.7 万家,其中既有一批规上企业,又有一些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在孵企业,还有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敢干,
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一直都是市委、市政府
关注的大事。
但在实际发展中,
民营企业需要直面
“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等挑战。
这些扎心难题如何破解?

3月22日,
常熟发布《常熟市“六不五优化”
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
还邀请了
三位相关领域专家为企业支招。
今年,人力资源市场上,操作工需求有所下降,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而从长远来看,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会逐年增加。
在建的常熟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
位于虞山高新区,
重点培养的就是
当前企业紧缺的各类高技能人才,
计划于今年5月投用。
常熟富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加富:
常熟现代技能产业园产业实训中心的建立,主要是针对整个常熟的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做一些培训和培养。我们分8个实训基地,包括工业基础、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大数据、数字双胞胎、区块链和云计算等等,都是常熟产业急需的人才。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如果资金不足,就无法正常经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又可能会遇到融资难,如:银企信息不对称、大数据使用不深入、传统服务渠道狭窄等。
针对这些堵点,
政府和金融部门紧密合作,
通过企业资信平台建设、
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
合力支持企业破解融资困局。
目前,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已有2.3万多家常熟企业注册,
推动760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1200多亿元。
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琛:
我们通过设立一些金融创新的组织和机构,来专项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我们多端的入口、精准的产品构建“四方合力”,共同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有:难以提出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技术需求;难以充分、精准对接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等。
对此,
我市携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立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平台,
系统、精准、有效
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郜军:
我们和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这个联合创新中心设在企业里,给予相应的政策、人力和创新资源支持,解决它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
通过发挥江苏省产研院和科技镇长团创新网络、创新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在全球的创新资源与常熟企业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和联系。融入到这种体系和生态当中,企业就能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解决它的技术难题,从而真正地攀登价值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高峰。
锚定企业成长的烦恼,
向扎心问题说“不”!
《常熟市“六不五优化”
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
将进一步助力企业深耕发展。
行动方案共有11个方面、32项举措,聚焦企业诉求呼声,锚定企业成长烦恼,紧盯企业壮大需要,支持企业解决问题。
点击图片查看方案全文
2023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年”,我们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全面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基础上,汇聚了一批全省领先、苏州率先、常熟特色的重点举措,其中包括企业和个人办事的总入口、项目协同推进的机制、“免罚轻罚”的动态清单等。
方案的“六不”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五优化”是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撑。这些措施但求简单直白、务实管用,我们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更好地发展。
相信这一系列“常熟方略”,
会化作滋润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
助推民营经济焕发更强活力!
融媒记者 | 唐韫玉
融媒编辑 | 蒋唯一
责任编辑 | 陈竞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