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22日召开的常熟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了《常熟市“六不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同时为企业“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等难题答疑解惑,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那么,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的常熟方略究竟有什么特色呢?请听融媒记者唐韫玉、姚晟的报道:
常熟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前不久,我省评选了20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苏州仅常熟和吴江获评。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敢干、不断做强做优,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
近三年,常熟民营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超10%,贡献了全市40%的进出口额、60%的税收和工业产值、80%的就业岗位。此次我市又推出了“六不五优化”行动方案,尽最大努力帮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发展。
市发改委总工程师水淼表示:【2023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六不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就是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全面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基础上,汇聚了一批全省领先、苏州率先、常熟特色的重点举措,其中包括企业和个人办事的总入口、项目协同推进的机制、“免罚轻罚”的动态清单等。】
行动方案共有11个方面、32项举措,聚焦企业诉求呼声,锚定企业成长烦恼,紧盯企业壮大需要,支持企业解决问题。其中“六不”是:融资贷款不愁、招工引才不缺、办事审批不烦、项目建设不慢、轻微违规不罚、执法监管不扰;“五优化”是:优化产业配套、优化科创生态、优化数字赋能、优化税费服务、优化法治环境。水淼:【“六不”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五优化”是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撑。这些措施我们觉得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求简单直白、务实管用,我们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更好地发展。】
常熟拥有民营企业6.7万家,其中既有一批规上企业,又有一些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还有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当今时代,时与机变幻,危与机并存,这些企业在发展中还需直面“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等挑战。
在这次大会上,我市在推出“六不五优化”行动方案的同时,还邀请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三位嘉宾,围绕用工难、融资难、创新难,现场推介了常熟现代产业技能实训基地、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机制平台,请业内专家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支招。
据常熟富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加富介绍:今年,人力资源市场上,操作工需求有所下降,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而从长远来看,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会逐年增加。在建的常熟现代产业技能实训基地位于虞山高新区,重点培养的就是当前企业紧缺的各类高技能人才,计划于今年5月投用。【常熟现代技能产业园产业实训中心的建立,主要就是针对整个常熟的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做一些培训和培养。我们分8个实训基地,工业基础、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大数据,然后包括数字双胞胎,包括区块链和云计算,都是常熟产业急需的一些人才。】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如果资金不足,就无法正常经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又可能会遇到融资难。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琛表示:【第一个就是说整个银行和企业他们相互之间了解是不够的,就是我们俗称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不但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可能需要大量的调查,比较慢,同时企业对银行的产品也不熟悉。第二块在整个的融资问题之中,在大数据的使用上还不够深入,在这块上也是造成小微企业在货贷中的一些问题。第三点就是渠道,那么在传统的渠道上,可能主要是以咱们银行机构的人员,他去走访拜访企业或者通过一些活动的方式,整个的对接效率比较低,企业也没有一些很好的渠道,能够去寻找到金融机构的这样的一些精准服务。】
针对这些堵点,政府和金融部门紧密合作,通过企业资信平台建设、政府政策引导以及专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合力支持企业破解融资困局。目前,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已有2.3万多家常熟企业注册,推动760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1200多亿元。陈琛:【我们的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一些金融创新的组织和机构来专项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我们这个平台,通过我们多端的入口、精准的产品来共同地构建“四方合力”,共同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
解决了用工难、融资难,企业发展还要直面创新难。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有:难以提出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技术需求;难以充分、精准对接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等。对此,我市携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介绍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平台,是一个精准对接的平台,也是一个有效、有序、有力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平台。第一我们通过和企业之间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这个联合创新中心设在企业,我们给予相应的政策、人力和我们创新资源的支持,来凝练定义解决它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第二就是我们发挥江苏省产研院和科技镇长团创新网络、创新体系的功能与作用,把高校与产业、把全球的创新资源与常熟的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和联系,通过融入到这种体系和生态当中,我们可以使企业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率和高效益地解决它的技术难题,从而真正地攀登价值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高端、高峰。】(2023-03-24《常广新闻●早新闻》播出)(如需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明来自《常广新闻》)
作者:唐韫玉、姚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