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湿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常熟湿地保护工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位置。昨天是第二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人民日报》以常熟为例关注探索湿地城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请听融媒记者徐雪婷、孙灵的报道:
围绕“留住湿地留住美”的主题,《人民日报》以“净化湿地水质 开展自然教育”为题,重点介绍了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的生动案例。“生态浮岛”、“多塘活水链”等兼具观赏、修复与科普功能的实践成果在沙家浜随处可见。优越的湿地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万余只鸥鹭、150余种珍稀鸟类、超过550种湿地植物,共同营造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动植物群落。湿地的修复和保护,也直接带火了“研学游”产业发展——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年平均接待旅游人数约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个亿。其中,湿地相关“研学游”项目,每年就能吸引约260批次、近2万人次参加。
《人民日报》在文章中说,常熟是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湿地总面积达29921.61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18553.05公顷。4000多个湿地,大的面积超过2万亩,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如同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常熟版图上。目前,常熟境内的湿地有65.4%得到了保护,共监测到高等植物154科778种、鱼类26科83种、鸟类45科319种,包括白头鹤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小天鹅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23-02-03《常广新闻●早新闻》播出)(如需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明来自《常广新闻》)
作者:徐雪婷、孙灵
评论